争当改革“探路先锋” 联投省自然资源集团全面推行新型经营责任制改革

发布时间:2025-02-19 10:37

来源:

点击量:

2024年是自然资源集团改革重组的开局之年,作为湖北联投唯一一家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基层联络点,公司坚决贯彻湖北联投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部署,深入落实湖北联投基层党建强基赋能“七抓”行动和人力资源更新十条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自然资源整合者、战略资源保供者和产业升级引领者”的战略定位,聚焦“聚矿兴产、矿化一体”的战略目标,以“新型经营责任制”为抓手,全面激发全员内生动力,为公司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本支撑。

PART.01

突出“争做先行者”的改革规划:聚焦改革“三性”底色


聚焦党管人才引领性

在推进新型经营责任制改革进程中,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将人才工作纳入改革顶层设计。研究出台《自然资源集团三年人才行动规划》,建立“四类三级”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三才一心”自然资源特色人才队伍品牌,贯彻推进144人才行动计划。同时,聚焦头部企业抢人才,以“筑巢引凤”策略集聚行业顶尖人才,靶向开展“双一流”高校专项招聘,深化与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打造自然资源全产业链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公司引进博士、各类专家人才(含清北校招生)超过30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较上年增长了18%,高级及以上职称增长10%。

聚焦战略规划系统性

公司新型经营责任制改革开展与经营工作同频共振,改革重组元年战略发展路径越发明晰、经营成效显著。战略发展上,以改革为引擎,聚焦“三化”,以科技培育、投资运作为产业支撑手段,构建“产业化、资本化、科技化”三位一体“1+2+4+N”战略体系,以矿产资源、非矿资源双轮驱动,采用“整链互补、聚链成势、全链竞逐”的工作格局,打造行业标杆产业联盟。经营业绩上,业务指标“进中提质”,实现营收75亿元、利润8亿元;矿产盘活“成效显著”,在一二级市场联动获取4宗矿权。“杉西磷矿”当年投资、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并表新增资产规模10亿元。成功盘活精英石墨矿、桃坪河磷矿,桃坪河磷矿已沉睡13年之久;非矿资源“开疆拓土”,成功获取5个全域项目,玛瑙河“投资人+EPC+O”模式品牌效应凸显;科创“硕果累累”,打造“产学研用”合作联盟,创建省级矿产资源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中心,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21亿元,旗下公司取得33项发明专利和164项实用新型专利;资本加速布局,成功设立10亿元“聚矿兴产”母基金,深化多元合作、谋划投资并购;产业布局“多点开花”,加快构建新能源材料产业矩阵,推进磷肥传统产业焕新升级,促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数字智能转型。

聚焦党建赋能全局性

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建赋能新型经营责任制改革。以“红链兴产、智创自然”党建品牌创建为主线,统筹推进“两解一补”专项工作。改革期,公司成功推动湖北联投与省地质局签订省级矿产资源资产合作开发协议,实现86宗矿权全覆盖,新增资产规模10亿元,战略性资源储备增加1200亿元;湖北地矿首次扭亏为盈,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贡献营收1.83亿元,同比增长逾5倍。改革工作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夯实组织基础、创新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公司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公司发展动力、把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效能。


PART.02
探索“勇当排头兵”的改革路径:突出改革“五高”支撑

以组织架构重塑改革为抓手,打造高效率组织体系

一是以组织架构重塑改革为突破口,大刀阔斧推进“大部制”改革,按照“职能相近、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原则,将原有14个职能部门整合为8个大中心部室,实现“同类项合并”。二是迅速推进后台“去行政化”改革,变“管理型”为“服务型”,打造共享服务平台,推行“大岗位”管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立足成立初期经营实际,推行自然资源集团与湖北矿投“一门两牌”运营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统筹调配、高效利用。其中,自然资源集团共用编制比例达82%,湖北矿投本部共用编制比例达72%,有效实现了机构精简、人员精干、管理精细的目标。通过“大部制+平台化”双管齐下,实现管理层级压缩,部门间协同效率提升,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以制度顶层设计改革为抓手,打造高水平运行体系


一是聚焦“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全面修订议事规则,精准划定党委“把方向”、董事会“定战略”、经理层“抓落实”的权责边界,明确重大事项决策清单116项,实现权责清晰、运转高效。二是构建“3+4”董事会结构,进一步配齐配强董事会,全面提升董事会决策效能。三是推进人力资源体系改革,制定涵盖选育用留各环节的制度10余项,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力权责清单,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四是对于子公司推行“一企一策”分类管控,建立子公司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管控力度与经营活力的有机统一。五是强化风险管控,纪委监督前置,完善合规管理、纪检监督体系,形成“两流程一清单”体系。2024年,公司建立健全69项制度,通过制度体系的系统性重塑,打造运行高效、层级合理的内部管理流程。

以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为抓手,打造高质量人才体系

依据工作特点,将专业人才分为职能管理、技术研发、市场经营、生产管理四大类别。通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全面提升人才效能。一是针对职能管理人员,建立“轮岗交流+专项培训”培养机制,强化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挂钩,打造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二是针对市场营销人员,实施“赛马机制”,重点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建立业绩为王的激励机制;三是针对科研技术人员,以挑战性、创新性的科创项目为载体,重点培养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系统性推进科技创新“揭榜挂帅”;四是针对生产管理人员,重点强化实操和一线项目管理能力,开展“岗位技能竞赛”,实行薪酬与项目产量、营收目标挂钩机制。

以全员绩效管理改革为抓手,打造高标准绩效体系

公司全面推行绩效管理改革,首创KPI与OKR动态结合,打造2.0版本协同高效考核体系,实现目标与结果相统一、灵活性与稳定性相平衡、短期性与长期性相协调。推行“目标层层分解、责任人人扛”的考核机制,将战略目标分解为部门关键指标和岗位核心任务,实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部门负责人全面承接所在部门业绩,副职考核与部门业绩挂钩50%、一般员工挂钩30%,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共同体。同时,动态优化薪酬浮动区间,将绩效系数由0.8-1.2调整为0-1.4,实现收入差距合理拉开,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导向,推动全员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

以内外协同改革为抓手,打造高效作战体系

公司抢抓大财政体系改革契机,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3+1+1+2+3”高效协同网络。对上协同政府部门(省委省政府、国资委、自然资源厅)争取政策资源,对接湖北联投争取战略支持;公司横向对接联投矿业和黄麦岭控股,形成自然资源集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对内组建一级市场矿权获取、过期矿权盘活、省地质局划转三大攻坚专班,集中优势“兵力”,精选业务骨干,打破部门壁垒,重点突破经营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通过“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高效运行机制,经营业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公司荣获2024年度湖北联投特别贡献奖。


PART.03
传承“敢啃硬骨头”的改革担当:构建改革“五新”抓手

职位职级一体化,构建发展新路径


一是岗位价值评估。设置全公司一体化的5类(经营、职能、市场、科研、生产)18级职级体系,建立了横向分类、纵向分级的岗位序列,形成人才纵向成长及横向流动机制,实现“横向分类清晰、纵向晋升畅通”。二是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实施“经营-专业通道双轨并行、互通互转”机制,员工可根据个人特长和发展意愿,在管理序列与专业序列间自由转换。通过绘制清晰的“职业地图”,为每位员工量身定制成长路径,让经营管理人才“有位有为”、产业科创人才“有岗有价”、生产管理人才“有技有能”、职能管理人才“有才有期”。

薪酬绩效差异化,构建激励新方向

一是坚决打破“大锅饭”式平均主义,逐步探索建立向关键岗位、一线单位倾斜的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对于经营管理人员,实行“目标对赌、刚性兑现”,强化经营责任落实;二是对于市场营销类人员,推行“低固定、高浮动”的“业绩为王”的薪酬绩效模式,实行完全市场化“底薪+提成”机制,充分激发市场开拓动力;三是对于科技研发类人员,对研发项目按关键节点设置项目奖金,最高可达100万元,让创新者“名利双收”;四是对于生产人员,薪酬与项目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挂钩,推行超额利润分享机制。同时强调对关键人才吸引性,关键岗位薪酬水平高于本部中心职能部室30%以上,项目经理间年薪标准差距超过3倍,充分体现“分类分层、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导向。

竞争上岗常态化,构建用人新导向

坚持党管人才与市场化选人用人相结合,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常态化。通过构建“揭榜挂帅”选才、“赛场选马”用才、“优胜劣汰”励才的全链条机制,激活人才“一池春水”。针对项目公司关键岗位,实行1+N团队竞聘,打破职级、资历限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目前正在开展杉西磷矿团队竞聘,已吸引行业头部企业超50人报名;针对中层管理岗位,推行“公开竞聘、择优上岗”,全年23个中层岗位竞聘,吸引集团内外近3000人报名,选拔任用干部12人;针对紧缺专业岗位,实施市场化选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20余人,市场化选聘2名中层干部,人员退出数量占比接近10%。

契约管理全员化,构建业绩新空间

公司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将管理范围从经理层延伸至全级次管理人员。对于经理层,严格执行三年任期制,按照“到期重聘、能上能下”的准则,实现“以成效论英雄、凭实绩定去留”;对于中层管理人员,推行“目标对赌、刚性考核”机制,将经营责任层层压实;对于普通员工,实施“岗位契约、绩效承诺”,确保人人肩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责任。同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兑现、职务任免直接挂钩,通过构建“人人扛指标、层层抓落实”的刚性考核机制,推动全体干部员工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确保目标精准落地,责任落实到人。

中长激励系统化,构建利润新增长


探索中长期激励机制,深入研究项目跟投、员工持股、任期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等多种中长期激励形式,充分培育中长期激励实施土壤。认真研究4家单位中长期激励实施的路径,形成中长期激励评估报告,为机制落地提供科学依据。力争通过构建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激励体系,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充分激发关键核心岗位的积极性,推动人才从“打工者”向“合伙人”转变。


作为湖北联投新型经营责任制改革试点单位,自然资源集团在改革征程中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已交出亮眼答卷。未来,公司将继续传承“自强不息、搏击市场”联投精神,争当改革“探路先锋”,勇攀改革发展高峰,为打造全国一流、省内领军的自然资源全要素综合利用商开创新篇章,为湖北联投创建一流企业、迈进世界500强贡献自然资源板块力量。